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风采
法院好故事 | 春暖逢君几多幸
作者:李照君  发布时间:2023-11-30 09:56:20 打印 字号: | |

遇见我师父的时候,差不多是我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。文书不会、程序不懂、接待技巧全无,整个人每天都处于紧张兮兮的备战状态。偏偏我还很拧巴,明明很想要进步,想要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,却总是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,好像这样就能掩盖我越努力越心酸的事实,而这种拧巴直接导致我那段时间的经常生病,头疼脑热不断。


五月的一个周五下午,窗外狂风暴雨,我在床上烧的浑身发抖,嗓子疼得说不出话。电话响起的时候我挣扎了一会儿才起来,是师父的电话,她问我如果有可能的话愿不愿意来她的团队。我拿着电话有点茫然,一时之间不停地自我怀疑是不是幻听了。那可是刑事审判庭赫赫有名的铁娘子团队啊,每年结案率第一不说,团队气氛更是好到让人嫉妒,再加上师父的业务能力强、超级会换位思考,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要加入这个团队。可是这么好的事儿,怎么会轮到我头上呢?


算了吧。

我在哪里都一样。

就不给领导添麻烦了。

三句话在我嘴边滚了几圈,还没想好拒绝的语气与态度,眼泪倒是先滚下来。我不想拒绝她的好意,可是我也害怕辜负她的好意,于是就这么沉默着。师父看透了我那些未宣之于口的小心思,大手一挥,收编了我这个啥也不会的小喽啰。这样无条件的接纳,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,而我就这样喜忧参半地加入了这个神仙团队。

开始的两周,师父没有给我安排任何工作,只是让我跟着开庭。通过庭审,对刑事审判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。我坐在书记员旁边的位置,诚惶诚恐,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,只是拿着本子不停地记录。几场庭审下来,我大致上了解了庭审流程,给文书的制作奠定了初步的基础。


接着,我从师父的另一个助理小匡那分到了几本危险驾驶罪案子的卷宗。我到现在都记得,小匡笑眯眯的告诉我:“这类案子比较好入手,现在你可能不会理解,等你刑事文书写久了,就知道这样的案子对刑事新手来说是多么亲切又友善了。”我当时似懂非懂,现在回首看,小匡诚不欺我。

正式开始写审理报告跟判决书之前,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师父打一份报告材料,她口述我打字。师父说自己打字慢,像个绣花老太太,我嘟囔着说我倒是打字快,但是脑子里没内容,光是打字速度快有什么用呢?师父说:“这话不对啊,技多不压身,打字快也是个优点,你现在觉得脑子空是因为你接触刑事业务时间短,久了之后自然就有内容可写了。你别着急,耐心些,会好的。”听打结束时师父很满意,说是比她自己打字快多了,我心里也有点高兴,总算能帮上点忙了。

第二个任务就是写一个危险驾驶案的审理报告。师父说:“这个报告我先不说怎么写,你自己对着文书样式、看着卷先写,等你写完我给你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。”我拿着卷、对着文书样式吭哧吭哧的鼓捣半天,磕磕巴巴的写完了。现在看,像这样的案由简单、被告人认罪认罚、没有争议的案子,如果侦查卷不多的话,一下午出两、三个文书是没问题的,但是当时的我,远没有这样的实力,所以,一下午只出了一个危险驾驶罪案子的审理报告。交稿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忐忑的,类似于老师当场批改卷子的紧张。我担心自己写的完全不能用,返工倒是其次,浪费时间、让师父失望是我不想看到的。

师父什么也没说,接过审理报告带着我去了一间空闲的审判庭,逐字逐句的修改,小到是否分段、标点符号的惯常用法,大到定罪量刑的依据,都做了逐一讲解;又从证据的分类、归纳的整体逻辑,到言词证据的总结,都做了详细说明;哪里必须事无巨细地阐明,哪里可以适当精简……那一堂课,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学的经典案例了。五页纸的审理报告,红笔圈圈改改,既有对我的肯定与鼓励,也有需要修改完善的部分。这份报告就像法院人老带新的传承火把,带着温暖与厚重,递到了我手中,我拿着报告,轻飘飘的,却又沉重异常。

就这样,我开始了在神仙团队的快乐生活。随后,我出具了路北区的第一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判决书,陆续在《人民法院报》和中国法院网等媒体上发表了几篇文章,也参加了几次刑事审判的培训,慢慢地我对刑事审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工作也驾轻就熟起来,也终于敢于承认自己算得上是一只脚迈进了刑事审判的大门。


师父的刑事审判业务极强,她可以当场解答我的所有疑问,但是师父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,所以她会带着我去翻看法条,查找资料,锻炼我独自去寻找答案的能力。刑事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很严谨,无论涉及定罪还是量刑,都要有法可依、有迹可循,绝不能想当然。这样的细致与耐心,是我之前欠缺的部分,也是我极力想获取的部分。虽然与习惯对抗是件困难的事情,但是因为是在师父的带领下,所以这种改变也是开心的、可以让人欣然接受的。


如果说业务能力强是法官职责所在,那么师父接人待物的同理心,则是让我们心悦诚服的关键。师父从来不会讲大道理,只是耐心的听,然后设身处地的出谋划策,无论是工作上的事情还是生活中的家长里短,她都会面面俱到考虑到全局,然后给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。这也是我们经常去找师父谈心的原因,每次谈话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不仅能舒缓情绪,还能解决问题,简直不要太开心。

师父十分擅长发现别人的优点,夸人的时候真诚又自然,从来不会敷衍地说“你真棒”、“有进步”,而是基于一个事实,升华到人格的夸奖。这样的夸奖太容易让人心动,每次被夸我都会显得不好意思,其实心里像是装了一只小兔子,一蹦一跳在说:“真开心呀真开心。”这些夸奖像是收集起来的阳光彩虹糖一般,在阴雨天拿出来吃一颗,就又动力满满了。我跟她道谢的时候说:“没有师父的教导,我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,谢谢师父没有放弃我。”师父说:“你是美玉并非顽石,我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,但是我可以把蒙尘的美玉擦干净,你不必谢我,抱抱一直在努力的你自己吧。”

后来因为工作调整,师父去了新的业务庭室,我虽然感到遗憾也觉得分开不意味着结束,也许会是我更好成长的契机。如今我们虽然不在同一部门工作,却也会经常一起交流,业务上的、生活上的事情,开心的、不开心的时刻,师父依旧那样温暖又坚定,当然那也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。



 
责任编辑:孟令宇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