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百年斩棘披荆,百年血雨腥风,苦难与辉煌相伴,经验与教训并存,党的历史真不愧为最生动、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。广大法官,应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,凝聚奋进力量,做好新时代法院工作。
践行司法为民
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自诞生之日起,党就将“人民”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,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传承优良的司法传统,探索新时代“马锡五审判方式”,深入群众、依靠群众、方便群众,少讲法言法语,多说群众听得懂的语言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老百姓家门口。发挥科技优势,走好网上群众路线,拓展网上立案、交退费、查询等诉讼服务,让数据多跑路,切实减轻群众诉累。想民所想,急民所急,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。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当事人的“纸上权利”及时兑现成“真金白银”。
坚定法律信仰
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之源,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。不论是革命时期,还是改革和建设年代,顽强的斗争意志和不屈的决心,始终鼓舞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了真理而坚守,这才有了日新月异的新中国。法官是法律的守护神,是公正的化身,更要坚定法律信仰,不唯上、不唯亲、不唯权,清正廉洁司法,通过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既“请进来”,又“走出去”,积极参与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,创新教育宣传形式和内容,带动群众坚定法律信仰,形成尊法、学法、知法、守法、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牢记艰苦奋斗
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主席谆谆告诫全党,提出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。实践证明,艰苦奋斗永不过时。新时代,唯有艰苦奋斗,才能征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“娄山关”和“腊子口”。直面司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困难,不等不靠,真抓实干,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贡献智慧和力量。面对当前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,法官要勇挑重担,撸起袖子、甩开膀子、扑下身子、迈开步子,仔细阅卷、认真调查、耐心倾听、用情调解、精准判决,力促案结事了人和。
弘扬工匠精神
党从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,离不开工匠精神。作为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,法官也需要工匠精神。一要爱岗敬业。一勤天下无难事,洋溢热情地对待工作。二要有过硬的素质。“如果一名法官的政治素质糟糕,那法律将成为其手中的魔鬼;如果一名法官的业务素质糟糕,那当事人将成为其手中的冤魂。”三要练就“绣花功夫”。法官只要专注于审判事业,定会“绣”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四要有创新意识。强化理论学习,解放思想,激发创新活力,实现公平正义的可视可感可触,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。